雷火竞技app官方下载
首页 > 企业视频

造“黄谣”大学生的罪与罚:媒体大型翻车现场笑不活了

发布时间:2024-02-21 17:19:33 作者:雷火竞技app官方下载

  有些新闻,如果看得稍微仔细一点,就挺让人失望的。比如最近那个大学生造“黄谣”的事情。

  我要说的问题,带点黑色幽默:这条看起来简单的新闻,居然成了媒体的大型翻车现场。我没能找到把新闻来由、处罚结果同时写清楚的文字报道,而且陷入了一场按下葫芦浮起瓢、拔出萝卜带出泥的奇遇。

  这里指的是机构媒体(或者叫正规媒体)对事情本身的报道。我研读了很多篇,包括它们发表在自家平台和别家平台的。当然,个人的观察范围有限,我的结论只针对我观察的样本。评论性质的文章以及民间自媒体不在这次讨论范围,但我也随机看了些,没有惊喜。

  除了必要的普法内容可能有点严肃,我尽可能的避免写得枯燥。希望你越往后面读,越觉得好玩。毕竟是黑色幽默嘛。

  我也知道,做新闻,有时需要避开各种坑,不容易。本文纯属探讨写作问题,没有恶意,请多包涵。也欢迎您到留言区切磋,谢谢!

  首先引起我疑惑的,是某家知名周刊首发、兄弟媒体转载的报道。到3月20日下午,它们的阅读量分别是3万多和10万+。

  报道正文的第一段里说:“3月9日,赵某峰因传播淫秽物品罪,被判拘留10日,定于2023年暑假执行。”

  从受害人的自述和各家媒体的报道来看,这起案件并没进入刑事程序,所以没法院什么事。那么,就不能说“因某罪”被“判”什么处罚。

  在常识的基础上,我临时抱佛脚,快速学习了一下《刑法》和《刑事诉讼法》,加深了理解,总结成下面两段:

  一个人如果被法院判决有罪,那么,他能受到的刑事处罚种类,并不包括“拘留”。虽然在刑事案件办理过程中有“拘留”这个环节,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“刑事拘留”(简称“刑拘”),但那不是案件办理的结果,不会宣告明确的期限,也不是“判”出来的。

  如果因为年龄太小或者犯罪情节轻微而免予刑事处罚,可以有其他处罚或者管教措施。但前提仍然是法院要判他有罪。

  回到本案,“拘留10日”显然就是行政拘留(俗称“治安拘留”),属于行政处罚,是《治安管理处罚法》规定的四种治安管理处罚之一。

  继续读那篇报道,你会发现,后面有交代:这个处罚结果是受害人发文说的,是警方告诉她的。

  实锤了,这应该属于对概念表述有误。报道的时候,就应该修正到位,而不是将错就错。

  还有,3月9日是她收到消息的时间,并不能肯定这就是警方做出处理决定的时间,所以文章第一段的相应表述也不严谨:

  再往后面读,在这篇将近2000字的报道快要结束的时候,倒数第四段里,接受媒体采访的一位律师说了,这是“治安拘留”。

  根据别的媒体发布的截图,女生发文时说的是“犯传播淫秽物品罪被判定拘留十天”。

  你看,通知她的,不是法院,而是派出所。她先写了“犯……罪”,但接着写的是“判定”,这显然不是规范的表述。这些疑点,媒体老师们察觉到了吗?

  然后,她又提到“判决书不能在社会面传播”。所以,这就能让媒体老师们消除疑虑了,不去管她看到的文书是不是真叫“判决书”了?

  很多媒体在转述的时候,不假思索地把她说的“判定”简化成了“判”。在法治报道的惯常语境里,这就是“判决”的意思,这边不建议随意使用呢!

  当然,这种简化,也有一定的可能是思考之后的弄巧成拙、雪上加霜;又或者,有些媒体没去找原文来看(而且女生后来把那篇网文删除了),错过了一次纠错的可能。

  让人感到宽慰的是,另一家知名周刊避开了这个大坑(虽然又掉进了另一个坑,但相比之下,那属于小坑)。

  转述女生的说法时,处理得干净利落:“派出所告知,赵某峰因传播淫秽物品,被警方拘留10日。”

  当然,这样比较这两家周刊的报道,不太公平。因为它们并不完全在同一个起跑线上。后面这篇发表得更晚,多了一次得到明确提示的机会,也就是校方在最新回应里说的:公安机关已作出行政处罚决定,校方将开除该生学籍。

  而且,很可惜的是,后面这篇报道掉进了另一个坑:没能在开头准确地叙述新闻的来由。

  报道第一段的第一句线日晚,社交平台出现苏州大学一名学生恶意P图侮辱女性的网帖。”

  可能是被校方的第一次通报绕进去了:“3月17日晚,网络站点平台出现我校一学生恶意P图侮辱女性的网帖,引发舆论关注。”

  “网络站点平台出现我校一学生恶意P图侮辱女性的网帖”,按正常理解,这网帖就是“我校一学生”发的啊,是“恶意P图侮辱女性”的啊。

  除了这一层严重歧义,还有重复累赘的问题:“网帖”当然是出现在“网络站点平台”的啊;当然是引发了舆论关注,校方才会出来回应啊。

  还有,严格地讲,那并不是网帖,而是网文。因为那位女生并不是在论坛发帖,而是在自媒体平台正儿八经地发了一篇文章:《被挂在黄色网站上的女孩们》。

  如果让我来写这个通报,第一句会简化成:“3月17日晚,有网文反映我校一学生恶意P图侮辱女性的问题。”

  我在本文第一部分提到的某家周刊,虽然没能避开“罪”与“判”的坑,但避开了这个对网帖定性的坑。这是值得其他很多媒体学习的。没有对比,就没有伤害嘛!有学习,才有进步嘛!

  那篇报道的正文第一句是:2023年3月17日,当事女生“11”(化名)发文称自己遭苏州大学2019级商学院学生赵某峰造“黄谣”。

  你看,一上来就有很大信息量,有自己的概括。(虽然我觉得“当事女生”里的“当事”可以删掉。)

  第二段,引述校方的通报时,承接前一段而省略了“3月17日晚”,然后又避开了“网帖”两个字,转述成:“网络站点平台出现我校一学生恶意P图侮辱女性”的事件。

  还有一篇报道,虽然也澄清了案件的性质,但行文过于曲折,而且,对于这条新闻的来由,也沿用了校方那种充满歧义的说法。挺可惜的。

  “3月17日晚,网络平台出现苏州大学一学生恶意P图侮辱女性的网帖,引发舆论关注。”

  这样操作,并没有及时纠偏,而是暂时认同了女生的表述。如果有读者读到这里为止,那就很遗憾了。如果再往下读,则有一种反复横跳的感觉。

  文章接下来做了详细的分析。比如,在第三段引述了《刑法》的条文;在第四段请律师指出:“因传播淫秽物品罪被判定拘留十天”的说法并不准确,公安机关应该只是作出行政处罚的决定,判决是由法院来。

  所以,我觉得,更好的写法是:在第二段就指出女生的表述存在问题,或者增加针对这样的一个问题的设问(但会比较奇怪)。

  如果让我来,我会在引述女生的说法之后紧接着写:“但有律师指出:她的表述不准确,另外,赵某峰有可能涉及其他法律责任。”

  是的,我主张写“有可能涉及”,而不是这篇报道里的“还将涉及”。因为,案子已经有了处罚结果,报道里的进一步分析只是讨论事情继续发展的可能性,“还将涉及”的语气显得过于肯定了。

  有篇报道,新闻由头也沿用了校方有歧义的表述,第二段则有补充信息:“记者通过相关渠道获悉,事发后受害人已分别向泰和警方、济南警方报警。”

  报道里没再解释这个并不算多出名的地名。不明真相的群众会不会默认泰和属于苏州,或者至少属于江苏?

  一查,却是江西的一个县。(您如果有不同的意见或者发现,欢迎在评论区对大家说,谢谢!)

  我在前面展示过的另一家新闻媒体报道的截图,藏着一半的答案:女生所在地是济南。

  (插播一下:我觉得“历城区派出所”怪怪的,还有点歧义,不如写成“历城区的派出所”。)

  那么,泰和是男生所在地吗?我没查到,不能确定。单单“泰和”两个字,就貌似全网独家报道了,还要什么自行车?

  报道紧接着比较忠实地转述了受害人的说法,“赵某峰犯传播淫秽物品罪被判定拘留10天”。

  我想用本号的自我介绍来回答:“有一点敏锐,有一点好玩。你若欣赏,便是宝藏。”

  如果您读到了这里,那么我相信,您也是个认真的人、肯耐心阅读的人,仍就保持着对文字、细节和准确性的追求。惺惺相惜,与您共勉!

  您认可我的观点吗?欢迎在评论区留言,欢迎分享、点赞,欢迎关注本号,别错过下一次与众不同的发现。您的支持,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,谢谢!

上一篇:PPPE双阶收回造粒、PET瓶片造粒生产线德尔威机械助力塑料绿色收回 下一篇:《大湾仔的夜2》回归吴卓羲从一个坑掉进另一个坑

推荐产品